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漢語詩歌節律專題
Seminar on the Rhythm of the Chinese poetry 
開課學期
103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中國文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蔡 瑜 
課號
CHIN7368 
課程識別碼
121 M3130 
班次
 
學分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四6,7,8(13:20~16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08 
備註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2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031CHIN7368_Rhythm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課程概述
本課程旨在探究中國古典詩歌的節律美學。嘗試透過對於漢語語文特性的分析,引領同學體會語言與思維的關係、漢詩節律形成的基礎原理,進而獲得美感分析及相關研究的能力。課程中所涉及的古典詩歌體式包括詩、騷、樂府、雜言、齊言、四言、五言、七言,以及近體律詩、絕句。一方面透過漢語漢字的特質說明各體詩歌節律美學的根源,另一方面說明中國詩歌節律美學的發展趨向。課程中將以詩篇節律的實際分析為主軸,中國傳統詩學及近代東西方節律研究為輔佐,進行理論與作品的密切對話。
課程綱要
緒論:課程說明、研究方法、網路資源
專題一:語言與思維的關係
專題二:漢語漢字的結構特質
專題三:何謂節律及其成因
專題四:樂律與聲律
專題五:詩騷的節律
詩經的節律分析
楚辭的節律分析
專題六:樂府雜言的節律
樂府詩
雜言古體
專題七:齊言古體的節律
四言詩的節律分析
五言古詩的節律分析
七言古詩的節律分析
專題八:語言發展與聲律規範
佛教與四聲的發現
永明體節律的形塑
專題九:從永明到律體
六朝到初唐的詩學發展
詩格、詩選與調聲
專題十:律體的成立
五言律詩的節律形式
七言律詩的節律形式
專題十一:變體與拗體的節律
專題十二:節律與詩境
期末報告討論



 

課程目標
1、 訓練學生辨識中國詩歌的各種體式
2、 奠立學生分析各種體式節律的基礎
3、 培養學生體察各種詩體的節律美感
4、 激發學生匯通語言聲韻與詩學的能力
 
課程要求
本課程以專題討論方式進行,包括理論研讀及詩篇節律分析,請修習同學務必於課前閱讀相關資料、進行實作分析,以俾於在課堂上深入討論。
期末繳交一篇以詩歌節律分析為主的學術論文初稿。
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劉若愚:《中國詩學》,(臺北:幼獅文化事業公司, 1977年)
松浦友久,孫昌武、鄭天剛等譯:《中國詩歌原理》(遼寧教育出版社,1990年)
松浦友久,石觀海等譯:《節奏的美學──日中詩歌論》(遼寧大學出版社,1996年)
葛曉音:《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2012年)
蔡瑜:《唐詩學探索》(台北:里仁書局,1998年)
洪堡特(Humboldt, Wilhelm)著,姚小平譯,《論人類語言結構的差異及其對人類精神發展的影響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1999。
高友工、梅祖麟:《唐詩的魅力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9年)
王力:《漢語詩律學》(北京:中華書局,1956年)
以及歷代各詩歌總集、別集
 
參考書目
啟功:《詩文聲律論稿》,(香港:中華書局,2002年)
徐靑:《古典詩律史》(西寧:靑海人民出版社,1980年)。
吳潔敏、朱宏達著:《漢語節律學》(北京:語文出版社,2001年)。
孟祥魯:《中國詩歌聲律學》(山東大學出版社,1995年)
馮勝利:《漢語的韻律、詞法與句法》(北京:北京大學出版社,1997年)
馮勝利:《漢語韻律句法學》(上海:上海教育出版社,2000年)
錢志熙:《漢魏樂府的音樂與詩》(鄭州市:大象出版社,2000年)
文鏡秘府論校注 / (日)弘法大师原撰 ; 王利器校注北京市 : 中國社會科學社, 1983
盧盛江:《文鏡秘府論研究》,北京,人民文學,2013
張伯偉:《全唐五代詩格彙考》,南京:江蘇古籍,2002
傅璿琮編:《唐人選唐詩新編》西安:陝西人民,1996
饒宗頤:《梵學集》(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93)
何偉棠:《永明體到近體》(廣州: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4年)
張本志:《律詩規範及其辨析》(天津,天津古籍出版社,2007年)
許清雲:《近體詩創作原理》(台北:洪葉文化公司,1997年)
(日)古川末喜:《初唐の文學思想と韻律論》,東京:知泉書館,2003年。
朱曉農《音法演化—發聲活動》(北京:商務,2012年)
王士元:《王士元語言學論文集》,北京:商務印書館,2002。
王士元:《語言語音與技術》,香港: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,2007。
劉躍進:《门阀世族与永明文学》,北京市 : 生活.讀書.新知三聯書店, 1996
潘悟云:《漢語歷史音韻學》,上海:上海教育出版社,2000。
《洪堡特語言哲學文集》,姚小平譯,湖南: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1。
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
No.
項目
百分比
說明
1. 
單元作業 
30% 
 
2. 
課堂報告 
30% 
 
3. 
期末報告 
40% 
 
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